德信体育News
德信官方网站2024年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
2024中国餐饮出海报告:门店近70万家,火锅茶饮成主力,本土化与供应链成破局关键
近年来,中国餐饮品牌加速迈向海外市场,从早期的夫妻小店到如今的连锁品牌规模化扩张,中国餐饮出海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。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》显示,目前海外中国餐饮门店已增长至近70万家,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元,覆盖新加坡、印尼、美国、英国等180余个国家和地区,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载体。
从出海目的地选择来看,东南亚与北美地区是中国餐饮品牌的首要布局区域。数据显示,选择东南亚作为出海首站的品牌占比达34.8%,北美地区占比29.5%,两大区域合计占比超60%。具体到国家,新加坡凭借74%的华裔人口占比、90%的外食比例以及旅游业复苏红利,成为品牌海外首店落地占比最高的国家,达18.7%;美国和日本紧随其后,占比分别为17.9%和11.6%。这种布局特点既源于东南亚与中国地缘相近、饮食文化相通的优势,也得益于北美庞大的华人消费群体与成熟的餐饮市场基础。
在细分赛道方面,火锅、现制饮品、小吃快餐成为出海“三驾马车”。其中,火锅赛道凭借标准化程度高、海外市场教育成熟的优势,出海品牌数量超30个,海外门店数突破13万家,海底捞、重庆刘一手火锅、快乐小羊等品牌已形成全球化布局,海底捞更是在新加坡、美国、日本等10余个国家开设110余家门店。现制饮品赛道扩张速度最快,蜜雪冰城以4000余家海外门店领跑,日出茶太、茶主张等品牌门店数也突破千店,且多以东南亚为跳板,逐步向日韩、欧美市场渗透。小吃快餐则凭借“小而美”的模型快速拓店,杨国福麻辣烫、张亮麻辣烫、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等品牌海外门店数均超100家,北美与东南亚是其核心布局区域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中式正餐也开始加速出海步伐。川菜与京鲁菜是目前出海的主流菜系,占比分别为47.4%和26.3%,眉州东坡、云海肴等品牌已在海外经营多年;近年,江浙菜品牌新荣记、外婆家,湘菜品牌农耕记等也纷纷进军海外,新荣记更是将日本东京作为海外首站,成为中式正餐高端化出海的代表。不过,由于中式正餐对食材和厨师要求较高,多数品牌仍以直营模式为主,门店规模多在10家以下,规模化扩张仍需时间。
在出海模式与运营策略上,中国餐饮品牌正从“被动出海”转向“主动出海”。早期,海外中餐馆多由华人华侨自发开设,而如今,越来越多品牌将出海纳入战略规划,通过开放全球加盟、寻找本地合伙人等方式拓展市场。例如,喜茶2023年开放海外事业合伙人申请,杨国福麻辣烫与德国本土代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,张亮麻辣烫早在2019年就推出海外加盟计划。同时,本土化成为品牌扎根海外的关键举措:菜单上,海底捞针对亚洲市场推出适合本地口味的锅底,江边城外在新加坡门店改用当地常见的咸水鱼;服务上,小龙坎火锅为海外消费者提供《火锅食用指南》,麻辣空间通过漫画引导澳大利亚消费者接受脑花、肥肠等食材;营销上,霸王茶姬邀请马来西亚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代言,喜茶邀请NBA球星保罗乔治担任洛杉矶店探店体验官,库迪咖啡则以梅西为代言人并推出“买一赠一”活动,快速拉近与本地消费者的距离。
供应链建设是中国餐饮出海的重要支撑,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。目前,多数品牌采用“国内出口+本地采购”的模式,火锅底料、茶叶、包装材料等从国内运输,鲜果、鲜菜等则在当地采购。头部品牌已开始布局全球化供应链,海底捞在东南亚设立中央工厂和底料加工厂,快乐小羊在全球筛选羊肉供应商并建立生产基地,蜜雪冰城通过成都亚洲总部辐射海外市场,并在菲律宾投资椰果加工基地。不过,整体来看,海外中餐供应链仍待完善,全球化供应链企业较少,部分食材出口难度较大,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本地供应链建设,降低对国内食材的依赖。
从全球餐饮市场环境来看,不同区域呈现出差异化特征。北美市场餐饮连锁化率超60%,美国华裔人口超570万,为中餐提供了坚实的消费基础,熊猫快餐等本土中餐连锁品牌也带动了市场接受度;日本餐饮市场虽增长乏力,但地理位置近、饮食文化相近,新荣记等品牌的入驻正打开高端中餐市场;东南亚市场则凭借人口基数大、用工成本低的优势,成为品牌规模化拓店的核心区域,印尼、越南等国的餐饮市场潜力持续释放;欧洲与中东市场虽起步较晚,但英国、德国的低竞争度,阿联酋迪拜的旅游消费红利,也吸引着重庆刘一手火锅、库迪咖啡等品牌入驻。
中国餐饮出海的快速发展,离不开国内餐饮产业的成熟与政策支持。近年来,国内餐饮连锁化率不断提升,截至2024年9月,全球门店超1万家的餐饮连锁品牌中,中国品牌占5席,连锁管理能力与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;同时,RCEP全面生效、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《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等政策,也为餐饮品牌出海提供了有力保障。此外,海外超6000万华人华侨与年均超60万的出国留学人员,不仅是中餐的核心消费者,更是中国餐饮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。
未来,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与供应链体系的完善,中国餐饮出海将迎来更多机遇。不过,品牌仍需在本地化运营、人才培养、合规经营等方面持续发力,才能真正实现从“走出去”到“走进去”的跨越,让中国美食成为全球消费者喜爱的饮食选择。